华为深入核心场景创新,推动智慧城轨迈入新时代头条

// 2020-11-24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城轨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处在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城轨大国”。...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城轨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处在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城轨大国”。

数据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开始建设地铁起至2019年底,中国内地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达到40座,开通运营线路208条,运营里程6736.2km,65个城市城轨线网获批准,63个城市在建,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339.4km。

不仅如此,随着今年“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的正式发布,更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正快速迈向网络化、自动化、智慧化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城轨交通行业的智慧化转型与升级,同样也成为了整个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在日前举办的2020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期间,华为面向行业正式发布了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并围绕“重塑联接”、“重构平台”、“构建智慧”三大方面构筑城轨智慧之路,驱动城轨交通行业向智慧化持续演进。

 

 

毫无疑问,作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人”,智慧城轨解决方案的发布不仅是华为“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城轨行业需求的最新举措,也是华为始终洞察整个城轨交通需求变化,在技术和业务上保持高强度自我迭代和进化的重要印证,相信这会为高水平、高质量服务于“交通强国”和“新基建”建设,贡献出更高的价值。

智慧城轨的新时代

日前,在5G、云、AI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整个社会正在加速迈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同样,网络化、自动化、智慧化也成为了国内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特别是今年3月12日发布的《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就对中国城轨交通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城轨行业首部“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蓝图,更首次确定了未来十五年智慧城轨建设的顶层设计、行动纲领和发展目标。

根据《纲要》提出的智慧城轨“1-8-1-1”发展目标,未来将“铺画一张智慧城轨建设蓝图,创建八大智能体系,建立一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制定一套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同时按照“两步走”的战略,到2035年中国城轨行业的智能化水平要实现世界领先,并建成全球领先的智慧城轨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对此,华为企业BG全球交通业务部副总裁王国钰认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本身就处于今年“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中,此外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和城轨行业数字化转型有着非常深度的交叉,可以说智慧城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融合点。如果从智慧城轨的的演进路径看,那么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智慧城轨1.0阶段,主要是“重塑联接、资源云化”,一方面是通过无线化、光化、IP化重塑联接;另一方面是通过资源的云化,改变了传统城轨系统“烟囱式”的建设方式,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随着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运营数据的不断积累,系统不仅可以弹性地扩展,实现自动化的“按需分配”,更关键的是为未来智慧城轨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其次,智慧城轨2.0阶段,核心是“数据融合、智慧应用”,即充分利用好数字资源,并基于数字平台打造一系列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其中,数字平台是以城轨云为基础,整合了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融合了城轨各个领域的业务数据,实现数据的池化,是城轨数字化转型的底座;而在数字平台之上,则需要打造出聚焦生产业务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如智慧建造,智慧客运,智慧运维等,最终为智慧城轨构建出面向应用、面向业务、面向场景的方案,实现真正的“按需调用”。

最后,智慧城轨3.0阶段,方向是“新商业模式以及联程联运”,同时以“运行一张图、出行一张脸”的先进理念构建智慧城轨蓝图,实现市民出行的无缝接驳,安全管控、实时联动。具体来说,打造出纵向、横向有机协同、立体化大交通体系;支持客流、物流在城际、省际的联城联运,与公交、大铁(高速、普速列车)、机场、港口等无缝接驳,从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效率。

不难看出,未来智慧城轨将是利用新ICT技术集成城轨交通各系统和集成各类服务的结晶,更是城轨交通领域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基于“5机协同”协同创新所形成的新技术和新方案,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创新服务、运营、建设管理模式,最终打造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智慧城轨。

深入核心场景创新

在华为中国政企交通业务部总经理路海空看来,发展智慧城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即“安全、效率、体验”,核心是“为人为本”,而华为一直以来积极投入智慧城轨建设,做交通行业“懂行人”,并携手行业客户在智慧城轨建设领域先行先试,通过深入核心场景的创新探索,不仅沉淀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打造出了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

其中,最新发布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就是华为这种能力集中释放的体现,该方案从下到上,围绕着“重塑联接”、“重构平台”、“构建智慧”展开,为驱动城轨交通行业向智慧化的持续演进奠定了基础。

第一,从重塑联接看,华为通过建立新一代智能通信网络和有线承载网络,支撑云平台、大数据等应用,有线无线融合发展,实现了线网级的综合调度运营,以“LTE+5G+全光网”的全联接方式,构建出了安全可靠的轨道通信系统。

二是,从重构平台看,华为以城轨云平台为基础构建城轨沃土数字平台,融合数据,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聚焦于业务创新,加速构建智慧城轨。

三是,从构建智慧看,华为根据城轨出行、运行、运维业务流程,覆盖城轨建设、运营管理、企业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对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信息全面感知、构筑精准灵活的运输组织、协调高效的调度指挥、高效便捷的乘客服务、故障诊断的智能运维。

以5G车地通信为例,过去很多行业客户都是用人工手段把车上的数据进行存储,然后再进行人工分析,耗时耗力,但现在通过5G技术就可以实现大量车载视频、部件状态数据的高速车地转储,同时通过视频和图像人工智能分析,实现弓网状态智能识别,司机规范性智能监控,减少人工分析工作量,提前预判风险,辅助事件调查等。

此外,通过对监测、故障、维修等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构建故障预警、车辆健康评估、生命周期等模型,还可实现城轨车辆的计划修到状态修,甚至是预测修的转变。“这样不仅效率提高了,检修团队也更安全了,体验更大大提升了。”路海空说。

再如智慧客运,主要是面向城轨线网中心和客运管理部门,可以展示线网历史不同时间段的客流时空分布情况,该方案以地铁票务(AFC)为基础、融合了手机信令、视频分析数据、安检数据等多元数据,同时采用AI智能算法,提供短时客流预测和当天的客流预测,对将要出现的潮汐客流、突发客流进行预警,这样就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力精准安排,编制行车组织计划、运营效果分析、车站客流疏导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目前华为在城轨领域已服务全球70多个城市、170多条城市轨道;城轨云已成为行业发展标准,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其中,LTE-M引领行业车地通信新时代;多业务综合承载传输方案成为行业最佳选择;云视频监控方案已成功服务二十多条线路。

由此可见,通过深入核心场景的创新打造出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华为不仅能帮助城轨行业实现从“运营地铁”到“经营地铁”的跨越,从“单一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企业”到“以城市轨道运营为基础的城市运营商”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华为还为城轨企业创造了更多商业价值,为乘客提供更多了优质服务,最终推动城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构筑城轨智慧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懂行人”的华为,一直以来还坚持与行业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产业各方开展智慧城轨的联合创新,共同构筑城轨行业的智慧之路。

第一,在行业创新方面,华为先后与深圳地铁、武汉地铁、郑州地铁、呼和地铁等行业客户展开过创新。其中,华为和深圳地铁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就正基于5G、AI、视频、大数据等技术,围绕地铁生产、运营、运维、管理场景,开发了包括智慧建造、智慧客运、智慧运维等子场景在内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实现了远程监控、风险预警,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释放数据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全行业智慧化的转型与升级。

第二,在生态构建方面,华为还围绕“平台+生态”战略,在全球建立了多个OpenLab开放实验室,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基于行业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化等技术的开发环境,推动面向建设、运营、运维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创新。

最后,在标准制定方面,为支撑《纲要》落地及智慧城轨建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提出了构建“1-3-5-2”的标准体系,而华为也在积极投入行业标准的制定,从智慧城轨信息化总体规范,到技术规范,再到关键技术规范,华为也投入超过100+专家深度参与标准编制。

总的来说,在“交通强国”战略和“新基建”提速的大背景下,华为将30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能力与城轨行业需求相结合,将“5机协同”协同创新以及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最优的智慧城轨场景化解决方案带到城轨行业,可以说“懂行人”华为是城轨行业中最坚定的使能者,也是最为合适的合作伙伴,相信一定会推动智慧城轨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1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