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途:如何面对隔代抚养“各色标签”文旅

// 2020-08-15
“隔代抚养”作为近些年出现的热点话题,一直以来都饱受广大人民的关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育儿方式的缺陷也渐渐被人们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隔”色变,却发现自己...

“隔代抚养”作为近些年出现的热点话题,一直以来都饱受广大人民的关注。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育儿方式的缺陷也渐渐被人们所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隔”色变,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办法完全不采取这样的方式以减轻工作与生活的压力。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顺利应对这样的两难处境,走出迷途呢?

有心无力:隔代抚养或成为现代家庭的最优选择?

Ko和Hank(2014)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08年数据,发现58%的中国老年人曾经帮忙照顾过成年子女的孩子。2014年,中国老龄中心的全国城乡调查数据显示,该比例上升至66.47%;其中,(外)祖母照顾孙辈占70%左右。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隔代抚养凭借其自身特质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育儿方式。

近日,当红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正在热播。节目中,除了惊艳的舞台表演,明星们在娱乐圈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也收获了越来越多观众的了解与体谅。而这样的共鸣背后,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家庭和工作无法平衡的窘迫与矛盾,而这种矛盾在一个家庭的孩子出生后显得更加尖锐。

歌手伊能静在节目中袒露出自己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无法照顾女儿的苦恼。

 

 

伊能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接受个人采访

无法时常陪伴在自己孩子的身边对于每一个称职的妈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但即便是在娱乐圈外,生活在城市的许多家庭都会多多少少面临一些这样的情况。而把孩子交给有育儿经验、又与孩子有血缘关系的祖辈来抚养,既不用承担请保姆的高额费用,又减轻了自己的压力,还能给孩子一个最安全的保障。这样的育儿方式凭借其自身无法替代的优势获得了许多现代家庭的青睐,逐渐成为了许多有心无力的家长们的最优选择。

合理看待标签:每个家庭都具有不同的隔代抚养模式

隔代育儿的普遍化证明了它的一些优势,同时给其自身带来了更多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开始揭露这种抚养方式潜在的缺陷与危害。于是,隔代抚养逐渐被褒贬不一的评论围绕,被贴上了五花八门的标签。那么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并非所有的隔代抚养都能一概而论。

“是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养育,包括和他们睡一张床上,还是只是白天交给老人,由老人接送放学,晚上和周末由父母看管,这需要在时间上和程度上做个简单的区分。不然,就会一棒子抹煞所有为孙辈的成长付出辛劳的中国老人的汗水与忍耐,也完全没考虑到一个家庭要维持经济运营必须有所牺牲的现实情况。”知乎网友婵婵说。

 

 

隔代抚养的优劣性之所以饱受争议,是因为它难以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就如同走一片硕大的迷宫,有些路段荆棘密布,有些路段畅通无阻,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现有的科学研究只能从数据上分析问题,预测趋势,它像一个个路牌标记着一些行为与选择可能会引领我们去的方向,但是靠近哪条避开哪条,每个家庭都有他们最适合的一套方案。而标签就像是从局外人手里买来的锦囊妙计,它有时是捷径,有时又是弯路。它的确让我们更加容易认识到事物的特点,但是它也是单薄的,片面的,加之人们总会更容易相信自己心目中偏爱的说辞与观点,大家便会很容易对隔代培养产生非黑即白的误解。因此我们需要合理看待隔代培养已经被贴上的标签,一切的实际行动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父母的优质陪伴让隔代抚养也能成为一种幸福的体验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到隔代扶养的问题是一定存在的,但是父母尽可能多的优质陪伴是可以化解甚至说可以让隔代抚养成为孩子的幸福体验。

 

提到隔代育儿,也许很多人都会担心祖父母的溺爱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而针对这个话题,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南希·麦克威廉姆斯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所有的文化当中,祖辈都是溺爱孩子的。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这没有问题。来自于祖辈的适当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美好的体验。”南希·麦克威廉姆斯说:“我认为只要妈妈没有放弃孩子主要照顾者这个角色,只要她还在这个角色当中没有退场,就不用太担心外祖母的溺爱问题。”

 

言下之意,只要父母依然牢记他们的责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给孩子树立榜样,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给到孩子最优质的陪伴, 祖辈们在育儿上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被弥补的。隔代抚养并不是将孩子全权交给祖辈来养育,他们已经用爱托举着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那么身为父母,是不是也该将这份爱继续传承下去:在休息时间一通短短的视频电话,出差当地买的小礼物,在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日子出席……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花一点点的时间与精力在孩子的身上,也许能让给孩子一个截然不同的视野与人生。(吴林茜)

(责编:孙静、吴林茜)

故事给人的感觉是真诚与温暖的,但是这一切的美好画卷都是渲染在父母并没有放弃孩子主要照顾者身份的底色上的。:

 

1
联系我们